首页 >工作动态
吉林省图书馆知识产权专题书目推荐(三)——新能源汽车篇:知识产权助力新能源汽车创新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汽车集团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洞察世界汽车产业技术演进方向,坚定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决心,指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技术创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还促进了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商业化应用,加速了产业的成熟与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技术、电机驱动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网联技术等的研发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科研积累,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制度,为创新成果提供了法律上的排他性权利,确保了研发者的投资回报,激发了企业和个人持续创新的积极性。知识产权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开放,企业间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通过专利布局形成技术壁垒,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或迫使其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

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机制,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扩散和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合作、专利交叉许可等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这种基于知识产权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还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知识产权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基石,也是推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的高效运用和转化,将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竞争态势研究》

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

索书号:D923.424/90

该书由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近年来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的专利分析课题成果汇编而成,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宏观视角出发,结合行业、市场及专利技术信息开展综合情报分析,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析,对产业政策制定以及创新主体开展研发及专利布局具有指导意义。该书介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主流技术路线的发展现状,并对纯电动汽车部分核心技术的专利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其中存在的专利风险提出预警,并从法律和技术层面给出可行的创新方向和布局建议。该书可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长三角氢能暨燃料电池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

主编:张焰峰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

索书号:F426.61/368

该书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以宏观的视角全面介绍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最新技术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既包括产业链上游氢气的制、储、运、加环节,也包括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氢安全。同时,介绍了长三角区域的技术发展优势,及其技术发展的薄弱环节。第二章从全国和长三角地区两个层面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专利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第三章主要介绍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现状,总览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及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情况,聚焦全国和长三角地区两个层面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支持政策并对落地于长三角地区的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进行投资价值分析。第四章主要介绍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地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特色优势资源及产业链发展现状,并对长三角区域的65家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重点企业进行介绍,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基本情况、当前及未来产业链布局及技术能力、企业自身成长情况和企业的投融资计划与安排。第五章主要对上海市金山、嘉定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整体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该书可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工业品设计在知识产权体系中的独立性研究》

作者:朱楠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

索书号:D913.404/164

新能源汽车作为工业品,其外观需要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该书论述从知识产权权利体系化和类型化的既有方法入手,指出工业品设计法律保护存在体系危机;而历史上工业品设计保护制度的变迁和域外经验则说明工业品设计早已具备不同于其他知识产权客体的独立性,和作品属性相异,和专利保护目的不同。在有关国际协调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工业品设计保护的独立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独立保护工业品设计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也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在知识产权体系中应获得独立保护。该书适合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者及相关研究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