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吉林省图书馆知识产权专题书目推荐(四)——著作权篇:知识产权激励文化创新创造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曾说:“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原创性作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优秀的原创作品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写到:“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部法律为创作者提供了法律保障,能够确保他们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和精神权益,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为社会带来更多优秀的文学、艺术、科学等各类作品,进而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部分,人身权包含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含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其他应由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

  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授权获取优秀作品的相关权利,进行多元化开发和运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影视制作公司购买热门IP的影视改编权,制作成影视作品后获得票房和版权销售等收益,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影视特效、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对于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作品,著作权保护有助于文化的传承。通过对传统文化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能够确保这些作品以原汁原味的形态传承下去。后人在使用和传播这些作品时,必须遵循著作权的相关规定,这有助于防止文化遗产被随意篡改或歪曲,保证文化传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优秀的作品往往蕴含着积极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通过著作权的保护和传播,这些作品能够更广泛地影响社会公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进一步加强著作权的宣传普及,提升文化创造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现推荐著作权领域相关书籍,邀请广大读者共读。

   

   

   

  《著作权法典型案例评析》

  作者:王渊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

  索书号:D923.415/34

  本书包括著作权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人等八章内容,在每一章的每一节设置了与该节知识点相应的“问题与思考”和“典型案例”。“问题与思考”用于启发对本节相关问题的思考,“典型案例”依照基本案情、争议焦点和案例分析三个模块展开。本书围绕每一节知识点选取近五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较为典型的案例,依据判决书在对案情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焦点问题,依据法律、法理,结合案情,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著作权法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著作权法的学习、法律实务参考及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研究》

  作者:袁杏桃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    

  索书号:D923.414/78

  本书以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涵、性质、功能和历史演进的阐述,分析了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集传统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救济措施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侵权救济制度。它不仅具有法哲学、法经济学、民法学和心理学上的正当理论基础,而且是完善现行著作权立法、有效遏制著作权侵权的现实需要。本书借鉴各国各地区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现有相关制度的衔接,从适用的原则、适用的条件、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的确定、赔偿金的归属等方面对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制度研究》

  作者:李林启 康东书 郭玲

  出版社:光明出版社

  馆藏地: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

  索书号:D923.414/89

  本书在界定计算机软件概念、考察计算机软件保护立法演进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内容及其特殊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及其复杂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使用及其重要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限制及其必要性、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法律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探讨,最后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模式进行查核与重构。本书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对法律界、信息产业界和政府如何保护好计算机软件具有参考价值。